本期目录

2023年, 第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0
  

  • 全选
    |
    第七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
  • 吴超, 胡亚博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性质,进而改变了公共决策的过程和范式。为了更好地回应这种改变,信息处理需要更加快速、科学,这样决策才能更加智能,政府才能更加"智慧"。由此,智能政府建设需要格外关注组织分配资源和收集决策信息的方式,但目前该议题仍缺乏基本的科学框架。注意力机制揭示了智能体如何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快速筛选和判断有价值的目标,这启迪了智能政府建设。然而,在公共管理学术研究中,既有讨论主要聚焦于行政和政策的注意力要素,注意力机制也坍缩成了简单的概念,从而丧失了因果机制与解释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解释和优化的路径,将注意力机制进一步引入智能政府决策信息的学术探讨和实践活动之中。
  • 刘华玲, 梁华璧, 王柳月, 王希睿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DPSIRC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和控制六个维度,构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融合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进行主客观赋权,借助TOPSIS综合评价法计算疫情前后城市韧性指数,多视角分析长三角区域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韧性水平,刻画城市韧性在疫情冲击下的时空特征演化。研究发现:我国疫情防控常态有效,长三角城市群的韧性水平呈现出“一超多强”、稳中有升的局面;相较疫情发生前,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韧性水平在疫情冲击后仍实现了金字塔等级结构上的攀升;长三角区域存在多个高韧性中心城市,受疫情影响,高韧性中心城市与低韧性周边城市的韧性水平差距有所增大。
  • 冯小东, 张益培, 王娟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4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深入转变的过程中,作为网络理政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回应,对赢得公众信任、提高公众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政府回应等理论,借鉴顾客满意度经典评估模型,从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政府形象三个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解释政府回应的不同表达方式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并利用文本自动计算方法对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政府回应的重视度、政府回应的真实度对公众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回应时间间隔对公众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负向影响同样存在于政府回应的相似度与满意度的关系之中。而政府回应的丰富度和说服度会受到公众诉求未解决的影响,与公众满意度之间并不存在正向关系,同时发现政府回应具有僵化回应现象。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政府回应质量、提高公众对政府回应的满意度、维护政府公信力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 论文
  • 吴小芳, 潘云龙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69-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层级介入日益成为我国政府治理网络舆情的重要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多层级治理体制在网络社会新场景下的转型。网络社会驱使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形成“共同在场”的风险共同体并同时承担起政权维系和公共治理两个职能,当代中国的多层级治理体制也因此由统治分离转向“统”“治”重合。本文借助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验证了公共治理职能上移和政权维系职能下移与政府跨层级介入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结果发现突击维稳型、舆情延宕型、催化议程型、政治窗口型、价值溃提型和诉求积蓄型是触发跨层级介入的六种条件构型。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延伸了我国多层级治理体制的类型学划分;现实意义在于,提出我国信息社会里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的职能再划分以及属地负责制的重构。
  • 柳建坤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86-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于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数字金融对居民物质福利的影响,本研究首次评估了数字金融对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本文将数字金融指数省级数据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匹配,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程度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削弱作用。数字金融的幸福削弱效应在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中都存在,但在后一类群体中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会通过使居民形成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损害其心理健康来降低幸福感。因此,应重视数字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负向影响,进一步提高数字金融发展质量,从而实现居民物质福利与心理福利的同步增长。
  • 门豪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0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厂、车间与商业实践中,对缺乏研发能力的发展中国家的个体创业者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内部原始技术创新打破路径依赖,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作为一场颇受关注的产业技术革命,平台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外部动力。本文聚焦于低技术中小企业,它们虽然共同参与了平台生态系统的建设,但其创新机制却较少受到关注。与平台持有者以及先进制造企业相比,它们对平台经济的反应不一,存在着全然不同的商业逻辑与创新路径。通过对中国两类电商市场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了平台中农村创业者的具体样貌、传统制造业转型,揭示了消费需求驱动对价值链产生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平台模式下,生产不再局限在纯粹生产力的维度,而更多表现为生产关系;低技术制造业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为中国加工贸易迈向服务贸易提供了一条现实通路。这对理解中国制造的新特征大有裨益,也是突破路径依赖的可行方式。
  • 朱春艳, 孙安洋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32-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历史逻辑,以数字劳动内涵、特征为主线,综合梳理国内外数字劳动研究的承嬗离合,发现学界对数字劳动概念的理解已从追本溯源式的文本考察过渡至实践应用逻辑主导的反思。当前学界聚焦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剥削与异化以及非资本主义的数字化社会探索等方面。本土的下一步研究将会立足我国现实,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在理论资源从单一走向多元、学术话语从封闭走向融通、问题解决从抽象走向具体、研究主题从一般走向特殊等四个方面展开,找寻既克服数字劳动隐匿剥削弊端又保留其为数字生产力所带来的积极动力的方案。
  • 研究报告
  • 陈临奇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47-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伴随着网络扶贫的深入推进,农村数字化发展与非数字配套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电商迎来了蓬勃发展。面向“十四五”规划时期,农村电商将在促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消费潜力、重要战略衔接、新发展格局构建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是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抓手和应有之义。与此同时,农村电商也面临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带动能力有待增强、消费潜力仍未释放等问题与挑战。基于上述,本文给出了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聚焦重点提升农村电商内生带动能力,加快探索农村电商的创新实践模式。
  • 译文
  • 朱莉·科恩 著, 李汶锴, 张月明 译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57-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罗曼·德雷姆利加, 娜塔莉亚·普里塞金娜 著, 刘源 译, 薛前强 校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79-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刑法的立法规范和基本原则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将现行刑法体系中的刑事责任认定运用到以人工智能作为犯罪工具的场景中。本文立足于俄罗斯刑法中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对两种犯罪行为进行比较和分析。其一是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实施故意犯罪的罪责判定问题。有研究认为,在此情形下立法者和司法者应重新考虑罪责认定方式,因为人工智能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具备自我认知与意志,而传统故意犯罪的责任认定需要犯罪人的主观犯罪故意,故法院不能再依赖传统故意犯罪的犯罪要件进行判断。其二是开发者是否需要承担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的问题。人工智能开发者可能影响其创建的人工智能系统并使之具备伤害能力,假设人工智能研发者对人工智能产品所造成的危害不承担任何形式的刑事责任,则很容易导致负面的社会影响。但是,如果要求开发者必须考虑研发产品所有的潜在危险,也同样会产生不利后果。应当在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总而言之,本文认为目前刑法体系框架并不适用于人工智能犯罪领域。
  • 书评
  • 宋鑫淼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89-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范围内数字平台的崛起和垄断趋势的形成,文化生产的“平台化"已势不可当。《平台与文化生产》一书围绕文化生产的"平台化"现象,为读者提供了极富洞察力的分析框架。该书从市场、基础设施、治理等宏观制度层面探讨“平台化”对文化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重点分析了劳动、创意和民主等文化生产实践如何在“平台化”过程中得以重塑。当前,中国的新型文化产业和平台蓬勃发展,亟待学者学习与借鉴国际前沿的平台研究,对“平台化”潮流展开更为细致和全面的研究。
  • 贾梦真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197-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科技发展带来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也为社会带来了挑战。《工具还是武器?直面人类科技最紧迫的争议性问题》一书从科技公司内部视角反思科技使用的结果,提出科技管理创新要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呼吁公共部门和科技公司加强合作。其中,该书提出系统性短视和监管的缺位是科技成为武器的系统性制度因素,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监管缺位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书中内容的介绍,将书中观点置于现代性反思语境中展开讨论,反思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并且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逐步消除技术异化。
  • 访谈
  • 姜宇辉, 周雪健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1): 205-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子游戏作为日益火热的社会文化现象,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特别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理解游戏本身、人与游戏的关系等问题备受重视,但游戏因具备种种新特性而往往容易被误解。那么,如何廓清人们对于游戏的种种误解,让游戏健康发展,让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直面这个越来越多元的生活世界并反思自身,便成为学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有幸邀请到著名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姜宇辉教授,请他为我们解读游戏的全新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