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3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10
  

  • 全选
    |
    论文
  • 马立明, 黄泽敏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一代网络产品元宇宙被学界认为是“互联网的最终形态”。对于用户而言,元宇宙可以打造出类似于“第二人生”的拟态梦境空间。由于元宇宙具备强大的造梦能力,用户或将沉迷于虚拟时空而丧失主体性。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从商品生产发展到影像生产,通过打造景观世界来控制社会。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数字资本主义发生了升级与嬗变,对社会的操控力进一步强化。在数字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用户如何抵制资本的控制,涵养和保持主体意志,将是当下数字技术伦理研究的关键所在。
  • 王淑敏, 屈彩萍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1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红利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数研究从宏观层面剖析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而较少关注农民数字素养对其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本文基于 2020 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系统探讨了数字素养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数字素养对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其中数字资源获取素养、数字技术应用素养和数字意识素养的作用更为突出。第二,数字素养,尤其是数字资源获取素养,对低受教育水平、中年农民和非山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更大的促进效果,而数字设备操作素养和数字意识素养的影响相对较弱。第三,数字素养主要通过拓展社会资本、促进金融市场参与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本文对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促进农民财富积累、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
  • 陈卫洲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4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藏品是以区块链衍生技术为基础、以数字文创产品为内容的新兴事物。数字藏品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层出不穷的行业乱象,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风险治理,是实务以及理论研究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数字藏品的发展,主要存在平台以及用户的民事权益无保障、过度金融化以及被利用进行刑事犯罪三类风险,其中被利用进行刑事犯罪是前两者未得到有效管控的最终结果。对数字藏品的风险治理,应在横向上以确定安全可控的技术方案为治理基础,充分把握各类规范作用,完善规范体系以划定发展空间;在纵向上把握平台这一关键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以“技术一规范一平台”为核心的三元治理架构:以此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并使风险结果可控。助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现,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 研究报告
  • 零点有数全国政务服务监测课题组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6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线政务服务作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将在“数字中国”整体推进过程中为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贡献更加有效的基础性力量。为持续跟踪我国在线政务服务质量的生动变迁,2022年11-12月,零点有数全国政务服务监测课题组对包括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在内的55个重点城市在线政务服务质量进行了新一轮监测。课题组基于监测采集的一手体验数据,对当前阶段在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开展实证分析。
  • 朱太辉, 张彧通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82-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四五”规划期间,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产业数字化是重中之重。基于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实践流程,2016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约60项产业数字化政策,形成了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二维五端七重点”政策框架:政策沿着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流程和交易两个维度展开,聚焦生产端、销售端、主体端、产品端和场所端五大环节,形成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新型数字产品七大重点支持方向。在“二维五端七重点”政策框架支持下,产业数字化发展将在业务上注重从销售端向生产端拓展,在技术上注重打造特色、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模式上注重生态、技术和资金服务综合输出,在创新上注重“人—货—场”要素的组合创新。
  • 译文
  • 比勒尔·本布齐德 亚尼克·莫勒瑟尔 娜塔丽·斯穆哈 著黄可 译郄昱 黄翰 校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102-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考察围绕人工智能规制问题的争论,我们发现,关于该运用哪些方法使人工智能受到社会控制,无论是在技术、伦理、法律层面,还是在政治层面,方案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定义之争。本文以人工智能的定义为分析线索,旨在促进对规制方案的理解。我们基于规制发生的场合、牵涉其中的行动者以及所采取的方法等三个要素,绘制了一个图谱,以揭示围绕控制人工智能的争论如何构建出四条不同的规制路径:第一,超人类主义者对超级智能的危险性的警惕,以及关于如何让其符合人类价值观的思考;第二,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如何在发展机器技术验证科学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责任化:第三,对人工智能系统损害基本权利的谴责与对权力再平衡的控制;第四,欧洲立法者通过控制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所进行的市场管控。
  • 伊莱克特拉·比蒂 著曾晨 译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130-1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不久之前,人们曾将互联网视作一个去中心化、水平、开放的空间,将促进自由与平等。但现今,它已经围墙高筑、等级森严,仅由个别平台严加控制。这些守门人垄断了数据、注意力和基础设施,并将用户和竞争者围困其中。直至今日,我们仍然缺乏对 Alphabet、Meta和亚马逊等数字平台的监管措施。我们应当承认,律师、政策制定者和思想家的智识与制度储备已经难以判断、应对信息资本主义时代的负面影响与权力形态。纵然近来的监管方案已经悄然转变,但它们究竟又在多大程度上有所不同呢?为了理解早期规制方案的路径依赖和视野盲区,本文采用了谱系学研究方法,以“自由”“法律”“权力”和“民主”四个关键概念为基点,追溯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平台规制研究的演进过程。从早期的互联网监管议程中,本文提炼出三个颇具代表性的思想学派,即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和批判学派,它们塑造了数字平台规制研究的学说光谱:无政府主义对应规制厌恶;自由主义对应自我规制、信义义务、数据保护、反不正当竞争和公用事业监管;批判学派对应关于平台规制的批判性思考。虽然互联网的再中心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次重大变革,但是“自由”“权力”和“法律”这些基本概念仍然没有改变。如果想跳出自由市场时代的视野盲区,就必须转向“公用事业说”或“去中心化说”等新兴提案,尽管它们目前的构造仍然可能存在模糊和错漏。这两种提案都有望将我们从过去的错误中拯救出来,并促进我们对于数字经济时代法律作用的反思。
  • 书评
  • 张国栋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188-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介绍与评述《黑箱社会:控制金钱和信息的数据法则》的基础上,区分了社会技术导致的黑箱和技术自身导致的黑箱及其影响。然后引入数据政治的三重维度,分析两类不同黑箱社会的形成路径,揭示以“数据一算法”逻辑为特征的智能社会对数据的讨论及其所具有的优先性。
  • 戴林杰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199-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秩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连接的代价:数据如何殖民人类生活并为资本主义所用》一书提出了“数据殖民主义”这一概念,认为数据及围绕它所发展的相关技术让我们正在经历一种新兴的殖民主义——数据殖民主义。数据殖民主义为资本主义所驱动。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关系和个人生活。本文总结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讨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 访谈
  • 郑璇, 林子皓
    智能社会研究. 2023, 2(3): 208-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助听器、人工耳蜗、互联网流媒体、语音转文字应用、手语数字人......聋人的日常生活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智能工具,这些技术也在改变着聋人就学、就业和社会交往的可能性。202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在经过两次公众征求意见后,正式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9月1日起正式施行。各大互联网公司近年来纷纷以“科技向善”“无障爱”为理念,强调残障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我们如何理解这如火如荼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大潮,以及残障社群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本次访谈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聋人学者郑璇讲述了自己与智能社会的种种关联。